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鞠躬尽瘁”见于他第二次北伐前向后主刘禅的进言《后出师表》中。
鞠躬尽瘁,意思是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五次北伐路线图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表》的姊妹篇,当作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比《前出师表》晚了一年。此时正值诸葛亮第1次北上伐魏未取得预期成果之时。为消除各方阻碍,在第二次北伐临行之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献此表进言。《后出师表》内容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动摇伐魏的决心。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三国演义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塑像
诸葛亮已经远远的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各地的武侯祠修建而起,瞻仰的人络绎不绝,诸葛亮的的思想品格还在影响着后人,他的那些智慧传奇故事千年传唱不衰。
诸葛亮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