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春联一开始叫“桃符”,在早期贴它是为了降住一种怪兽,逐渐发展成一种传统习俗,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也是对来年zui美好的祝愿。
(春联在五代十国时期,从“桃符”演变成了“春联”)
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1幅春联,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而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对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zui佳选择。借助对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
在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zui惬意的事,zui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对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补充:写对联的注意事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ze)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